找到相关内容21992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鸠摩罗什译经时期的长安僧团

    但是他最后这句语气十分强硬的“宁可言不破一微常而不空乎”,显然是针对鸠摩罗什的“微是常耶?”这个疑问发出的,在他看来,“微”本来就是为了表现“法”的一种没有“自性”的缘会,所有根本就不存在“微常”这样...直到他去世前也没有腾出充足的时间来对《十诵律》译本作进一步的删繁就简的工作,这个工作后来由鸠摩罗什的老师卑摩罗叉完成了。   《十诵律》是说一切有部的根本戒律,昙摩流支与鸠摩罗什合作,将之译为58卷,...

    尚永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4893559.html
  •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后世传承

    宣扬净土法门。关于净土生因的问题,道绰大师主张,以菩提心为其根本,以念佛三昧为其要行。他还广引诸经证明“念佛三昧”的不可思议功德,认为修此三昧必能见佛,命终之后即往生佛前。同时认为,又“念佛三昧”具足...

    文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593661.html
  • 长安佛教历史进程概论

    迷信的根本。这样直率的辟佛议论,曾给后世以很大影响,但却受到当朝皇帝的排斥。   直接和群众生活相联系的种种民俗性佛教活动在长安也很流行,如节日在寺院里举行的俗讲,用通俗的言词、生动的故事进行宣传,...

    增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693695.html
  • 名僧与山水的对话——试论慧远对山水诗的影响

    观念,最根本的前提是要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甚至要在多生之后承受前生各种行为的果报,一切承担皆在我。所以慧远提出的感应论,并不是希望用“情”去感,而是要用“神”去感;在慧远的观念中“神”又是如何呢?且看他...

    游芳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893789.html
  • 论回鹘文化对契丹的影响

    采用了比较折中的说法,不言“息息相通”的程度,但仍然受到学界的批评。原因很简单,契丹文小原字之字型与“如惊蛇屈蚓,如天书符箓,如曲谱五”的回鹘文字母迥然有别,根本看不出他们在笔法上的内在联系,却明显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393804.html
  • 禅与中国书法艺术

    释迦牟尼佛才能在跨越时空与各种技艺的形式上作彻悟,但这种彻悟,又是不可言传、只能心会的,这便是禅家标榜心宗的根本原因。   王羲之,自幼颖悟而讷於言,七岁学书,十一岁即於其父枕中窃看前代名书法家笔法。经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893828.html
  • 试论域外华严思想向中国的初传

    经已在洛阳流通,并在那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。11月18日,一群中国居士拿新的抄本去见法护,与他探讨经典的根本宗旨。仅在几天之后,11月3日的布萨日,举行了一次特殊的集会,日夜解释和背诵经典,经文第三次...

    王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6553093951.html
  • 意在诗外——虚云峨眉山诗臆释

    态度。  回到宗教诗歌上来,撇开世俗诗歌之意象、格调、韵味的评判标准,是否藉此表达了某种无法言说的“真理”,是否藉此生起了一种敬畏,是否藉此传达了个人的神圣经验,应是宗教诗歌的根本所在。然后,才是如何...

    段玉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594085.html
  • “四分五周因果”与“三圣圆融

    以法摄尽具体指的是什么呢?澄观在《演义钞》中补充说,“第八,以义圆收者,《疏》文有二:先以法摄,后以人摄”[[23]],由这句话,我们就清楚明白了,摄尽整部《华严经》的经义,只有两个根本方面,既以法摄...

    弘安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094127.html
  • 试析虚云和尚禅净合一的修行观

    而已,但世人不明了这一真谛,“却必限于念佛为净,参禅为禅”,根本不知道“念佛人心净佛土净,即见自性弥陀,这净土与禅是不二的”。由此可知,虚云和尚的修行判教观,其实质类似于念佛禅的理路,以念佛禅而判释禅...

    李万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194128.html